摘要:工作中,經常會遇到講一些json數據錄入到Elasticsearch中,時間久了,總結了一些技巧來提高錄入速度:1. 使用Elasticsearch的Bulk API可以顯著提高數據錄入的速度。Bulk AP...
工作中,經常會遇到講一些json數據錄入到Elasticsearch中,時間久了,總結了一些技巧來提高錄入速度:
1. 使用Elasticsearch的Bulk API可以顯著提高數據錄入的速度。Bulk API允許您一次性發送大量的操作(索引、更新、刪除),而不是逐個發送請求。這樣可以減少網絡開銷和提高效率。
2. 將數據分成多個批次,并使用多個線程或進程同時向Elasticsearch發送請求,這樣可以加快數據錄入的速度。
3. 可以調整索引的副本數,臨時將索引的副本數改成0,快速錄入完后,再將其改成1或其他值。
4. 可以關閉索引的自動刷新功能,待數據導入完成后再手動執行一次刷新操作。關閉自動刷新可以減少磁盤IO開銷,提高數據導入速度。
5. 如果您的數據源是日志文件等結構化數據,可以考慮使用Elasticsearch的官方數據處理工具Logstash。
6. 在錄入數據之前,確保您的索引Mapping設置合理。避免頻繁的Mapping更改可以提高數據錄入的效率。
7. 如果可能的話,考慮優化硬件配置,例如使用更快的硬盤、增加節點數量等,以提高Elasticsearch的整體性能。
以上比較容易被忽略的點是第三、第四點:
關閉索引自動刷新:
PUT /your_index/_settings { "index" : { "refresh_interval" : "-1" } }
當您手動執行一次索引刷新操作后,索引的自動刷新并不會自動開啟。關閉索引的自動刷新是一個持久性設置,一旦您將refresh_interval參數設置為-1,直到您再次手動修改設置為其他值或重新啟用自動刷新,索引都會保持關閉狀態。
因此,如果您手動執行了一次索引刷新操作后,索引的自動刷新仍然會保持關閉狀態,直到您明確地再次設置refresh_interval參數為一個有效的值,才會重新啟用索引的自動刷新功能。
開啟索引自動刷新:
PUT /your_index/_settings { "settings": { "index.refresh_interval": "1s" } }
手動刷新索引:
POST /<your_index_name>/_refresh
這里補充一下 刷新 和 Flush刷新的區別:
刷新(Refresh):
刷新是指將索引中的最近索引的文檔(即已經被索引但尚未刷新到 Lucene 索引中)使之可搜索的過程。在Elasticsearch中,新添加的文檔首先會被索引到內存中的倒排索引中,然后通過刷新操作將這些變更應用到磁盤上的 Lucene 索引中,使之對搜索可見。
刷新操作是實時的,可以通過設置refresh_interval參數控制自動刷新的頻率,或者手動執行刷新操作來立即使變更生效。
刷新(Flush):
刷新是將內存中的索引數據寫入磁盤的過程。當執行刷新操作時,Elasticsearch會將內存中的索引數據寫入磁盤,確保數據持久化,同時清空內存中的索引緩存。
刷新操作是為了確保數據的持久性,防止數據丟失。在Elasticsearch中,刷新操作是比較耗費資源的,因為需要將數據寫入磁盤。
總的來說,刷新(Refresh)是使最近索引的文檔可搜索,而刷新(Flush)是將內存中的索引數據寫入磁盤。兩者都是確保數據的一致性和可搜索性的重要操作,但針對的對象和操作層面略有不同。
修改副本數,錄入時將索引的副本數設置成0:
PUT /your_index/_settings { "number_of_replicas": 0 }
完成數據錄入后,您可以再次將副本數設置為1或更高,以確保數據的冗余性和可用性。
PUT /your_index/_settings { "number_of_replicas": 1 }